当前位置:首页> CAR-T 细胞治疗研发实验室建设案例 —— 基于 2022 版无菌检测标准的合规化实践方案

CAR-T 细胞治疗研发实验室建设案例 —— 基于 2022 版无菌检测标准的合规化实践方案

本案例为某生物制药企业细胞免疫治疗研发中心的核心实验室项目,总建筑面积 280㎡,专注于CAR-T 细胞疗法的临床前研究与 IND 申报支持。项目严格遵循 2022 年 9 月发布的《细胞无菌检测通则》(国家标准 GB/T XXXX-2022)、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》(GB 50346-2011)及 FDA 2020 版《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指导原则》,采用 "ISO 5 级(B 级背景 + 局部 A 级)核心制备区 + ISO 7 级辅助操作区 + ISO 8 级污物处理区" 的三级洁净架构。重点解决三大行业痛点:一是实现 CAR-T 细胞制备全过程的无菌保障(微生物污染率≤0.5‰);二是建立 "传统培养法 + qPCR 快检法" 并行验证体系,探索快速放行可行性;三是构建符合 ALCOA + 原则的电子数据追溯基础框架。项目建成后通过 GMP 静态验收,细胞制品无菌检测数据获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(CDE)认可,支持 2 个 CAR-T 产品完成临床 Ⅰ 期试验备案。
三、核心技术系统:无菌保障与质控体系
(一)空气净化与环境控制系统
  • 分级气流组织方案
ISO 5 级核心区采用 "顶送侧回" 垂直单向流,FFU 覆盖率达 70%,高效过滤器(H14 级)对 0.3μm 粒子过滤效率≥99.995%;ISO 7 级区域采用 "上送下回" 混合流,换气次数 20 次 /h,配置 F8 级中效过滤器 + H13 级高效过滤器组合;各区域压差梯度控制:核心区→辅助区→污物区→室外依次为 + 15Pa→+8Pa→-5Pa→0Pa,通过手动调节风阀与自动监控结合的方式维持。
  • 环境参数控制
细胞培养室配备温湿度变送器(精度 ±0.5℃/±5% RH),数据每 30 秒采集一次;CO₂培养箱采用红外传感器监测,确保气体浓度稳定性;环境参数通过中央监控系统记录,超标时触发声光报警,需人工干预处理。
(二)无菌检测与质控技术应用
  • 并行验证体系探索
遵循 2022 版《细胞无菌检测通则》要求,建立 "传统培养法 + qPCR 快检法" 比对体系:对收获细胞同时采用膜过滤法(10ml 样品)培养 14 天,及 Applied Biosystems SteriSEQ qPCR 试剂盒进行细菌 16S rRNA 和真菌 18S rRNA 检测,实现 12 小时内获得快检结果,检测限达 5-25 CFU 级别。qPCR 结果仅作为内部参考,最终放行仍以培养法结果为准。
  • 全过程污染防控
实施 "环境 - 试剂 - 细胞" 三级监测:每日对生物安全柜表面进行 ATP 生物发光检测(限值≤10RLU);每批次培养基进行内毒素检测(凝胶法,限值≤0.5EU/mL);细胞培养过程中采用定时显微镜观察(每日 2 次),结合人工判断污染早期特征。
(三)数据追溯基础系统
  • 电子数据管理架构
基于 ELN 系统构建基础追溯链:操作人员通过 IC 卡认证;关键设备(如生物安全柜、流式细胞仪)手动记录运行参数;试剂耗材采用条形码管理,记录批号、有效期等信息;电子数据符合 ALCOA + 基本原则,建立审计追踪日志(保存期限≥10 年)。
  • 过程监控方式
开发简易质控看板,定期更新细胞活率(目标≥85%)、转导效率(目标≥60%)、无菌检测结果等关键参数。当出现异常数据时,启动人工偏差调查流程,确保符合 FDA 21 CFR Part 11 电子记录基本要求。
四、施工验收与安全管理
(一)验收标准与流程
  • 洁净度验证
ISO 5 级核心区按 GB 50346-2011 测试,≥0.5μm 微粒浓度≤3520 粒 /m³,浮游菌≤1 CFU/m³,沉降菌(4 小时)≤1 CFU / 皿;通过 PAO 检漏测试(高效过滤器漏过率≤0.01%);CO₂培养箱温度均一性测试显示舱内各点温差 <±0.5℃。
  • 工艺验证
进行 3 次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:灌装体积 500mL / 袋,培养 14 天后无菌生长;qPCR 快检与培养法结果比对一致性达 90%,为后续替代方法验证积累数据(参照 USP<1220> 分析方法生命周期指南)。
  • 数据系统审计
第三方审计确认电子数据系统基本符合 ALCOA + 要求,审计追踪记录关键变更(含操作人员、时间戳),满足数据完整性基础要求。
(二)生物安全防护体系
  • 分级防护措施
实验室整体按 BSL-2 级设计,核心区配备生物安全柜内 HEPA 过滤排风(过滤效率≥99.99%);设置紧急淋浴器和洗眼器;生物废弃物经 121℃/30min 高压灭菌后外运,灭菌效果通过生物指示剂(嗜热脂肪芽孢杆菌)验证。
  • 应急响应机制
制定《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理预案》,包括:疑似污染立即隔离操作区域;采用 2000mg/L 含氯消毒剂全面消毒;通过传统培养法追溯污染菌来源;启动备用细胞库恢复实验。每年进行 1 次应急演练,响应时间≤60 分钟。
五、运行成效与技术特点
  1. 合规与研发支撑
实验室通过 GMP 静态验收,2 项 CAR-T 产品临床 Ⅰ 期试验的无菌检测数据获 CDE 认可;完成 12 批次患者来源 CAR-T 细胞制备,平均转导效率 76.2%,细胞活率 90.5%,微生物污染率 0.3‰,符合 2022 年行业平均水平。
  1. 效率提升探索
采用 qPCR 快检法后,实现 12 小时内获得初步无菌评估结果,为工艺优化提供及时反馈;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,较传统实验室降低能耗 20%,年节约运行成本约 28 万元。
  1. 技术应用特点
  • 建立 "局部 A 级 + 梯度压差" 的细胞制备环境,平衡无菌要求与建设成本;
  • 开展的 "培养法 + qPCR" 比对研究,为 2025 版检测指南提供早期实践数据;
  • 构建的基础电子追溯系统,实现关键操作的可追溯性,符合 ALCOA + 基本原则。
本案例反映了 2022 年细胞治疗实验室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过渡的阶段性特征,通过在现有标准框架下探索创新技术应用,为行业提供了兼顾合规性与实用性的建设参考,其经验被纳入《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2023 年修订的实务指南。

有问题或需要定制报价?

洁 净 工 程 一 站 式 服 务
+86-180-4313-9995